当厂房建造遇上智慧物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在石家庄,中建科工打造的河北省智慧物流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。
智能化措施助力项目安全建造
项目利用可视化验收系统与定位巡检技术进行设备管理,给剪刀式升降平台加装红外线安全警示系统,实现了设备从进场核验到维护保养的全流程管控。项目技术总工张梓航展示了他手中的平板并说道:“你看,数字孪生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就像给升降机装了‘眼睛’,工友们的安全就多了一层保障。”
项目还创新实施了三色分级标识管理体系,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,实现作业人员属性分类的精准辨识与动态监管,有效提高了作业安全性。
数据流动促进效率提升
通过BIM+Tekla融合建模技术,可以在虚拟空间1:1复刻实体厂房,模拟建造过程并预测问题,可实现碰撞检测等20余项预演优化。
该技术实现了项目“当年设计、当年竣工、当年投产”的超高效率,其中首个交付单体——智慧物流201仓库,仅用8天就完成主体钢结构吊装,20天完成1.3万平方米墙板及屋面安装,4个月实现全面交付。
施工现场采用了工业化分区管理理念,设立了机电预制加工中心、防火板材定制区、钢结构焊接工作站等专业模块区域,全面推行装配式施工工艺标准。
对于个别厂房,项目针对性采用“单元式钢结构预制+三维动态拼装”技术。将11万平方米的厂房拆解为标准模块,通过BIM系统预演施工流程,将模块误差精准控制在2毫米以内。其单日最高吊装量达到30个模块,较传统施工效率提高10%,实现了“工厂预制、现场组装”的无缝衔接。
让物流厂房成为"智慧载体"
项目构建了设备智能化管控体系,依托物联网传感器预判设备维护周期,实现可视化验收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。对剪刀式升降平台加装红外线安全警示系统,当平台变化幅度超限或载重超限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联动制动装置,将故障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。同时,用集中充储站对电动工具电池实施智能充放电管理,大大提升了充能效率。
在这里,每一座厂房都诠释着“大空间、高效率”的智慧物流理念。项目仓储库均采用“门式轻钢结构+局部钢框架结构”,大跨度的空间设计,仓库内部没有冗余立柱遮挡,形成了开阔通透的作业场域。以二期B库为例,单库面积约1.8万平方米,层高12米,可实现重型机械自由穿梭、货架层叠式排列,满足钢材、型材等大宗物资的高效存储与智能分拣需求。
资讯
快讯